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游泳馆。游泳池水体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安全,所以泳池水质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泳池水处理工艺研究己基本成熟,设备厂商也针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研发更加适合泳池水处理的设备。
一、游池的水质标准
池水因为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因此,世界各国对泳池水质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我国,游泳池初次充水和补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GB9667—1966中关于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二、恶化的游泳池水质对健康的影响
游泳池水消毒杀菌,根本目的在于防止水质恶化而危害人体健康。
游泳池水质恶化表现为:
(1)池水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并有病原微生物增殖的可能性。检测结果表明,除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随游泳人次增加而增多外,HBsAg(乙肝表面抗原)的污染也随游泳人次增加而加重。
(2)有机物负荷的增加,并在加氯消毒时形成卤代烃。检测发现,在游泳高峰季节,完全换水式游泳池使用1周后,COD、尿素、氯仿均明显升高。检测水样中尿素偏高,意味着游泳者皮肤物质脱落得较多、游泳者在游泳池中小便的较多;
(3)悬浮物和溶解物的增加,滋长藻类,均使池水浑浊度增加,令人产生厌恶感。
夏季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病菌可通过游泳池进行传播。池水不洁带来的健康危害最常见的是感染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此外还有游泳池热(亦称游泳池咽炎) 、传染性软疣(亦称水疣)和中耳炎;其次是由于氯化消毒时投加过量消毒剂时, 使游泳者感到眼睛、 鼻腔有刺激感。如管理不善,还可引起脚癣感染;而大肠菌群超标,则会引起人体腹泻和肠胃感染。
三、游泳池水杀菌消毒处理方法
3.1 臭氧杀菌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 2.07 V,仅次于氟(2.5 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 V)和二氧化氯(1.5 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 ,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 、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 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 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臭氧有很高的氧化能力,能迅速杀死水中的细菌、真菌、大肠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并能彻底氧化有机物,达到去色、除味、降低浊度的作用,改善水体指标,提高水体物化、生化指标,使水体呈现使人愉悦的蔚蓝色。
3.2 消毒剂杀菌消毒
液态氯、次氯酸盐、无机氯胺、有机氯胺、二氧化氯都可作为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由于在水中容易生成次氯酸, 其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它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并且由于分子小、是一个中性分子不带电荷, 可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 容易穿过细胞膜进人细菌内部, 破坏细菌某种酶的系统, 使糖代谢失调而导致细菌死亡。
消毒剂杀毒的优点为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毒性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其缺点为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有腐蚀性;易受机物,pH 等的影响。
3.3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 UVC 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紫外线消毒属于是瞬间消毒, 只有经过紫外线的水才能杀菌, 所以紫外线消毒也需要用氯消毒加以补充。
四、加强游泳池水质管理的措施
游泳池水质管理是保证游泳池水消毒杀菌效果和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下列 3个要点:
(1)加强游泳池进入的体检。严禁患有肝炎、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人进入,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散播。
(2)加强安全措施。人工游泳池应设置强制通过的浸脚池(余氯≮5 mg/L)和淋浴通道。
(3) 实现水处理系统在线控制, 实时检测。游泳池水处理工作在给定设备和工艺的前题下, 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项水质参数的控制。如采用消毒剂杀菌消毒方式则要注意监测余氯、 pH 值变化, 及时补充消毒药、pH调节剂,以保证池水质量。
一、游池的水质标准
池水因为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因此,世界各国对泳池水质都有明确的要求。在我国,游泳池初次充水和补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的规定,游泳池水质应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GB9667—1966中关于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
二、恶化的游泳池水质对健康的影响
游泳池水消毒杀菌,根本目的在于防止水质恶化而危害人体健康。
游泳池水质恶化表现为:
(1)池水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并有病原微生物增殖的可能性。检测结果表明,除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随游泳人次增加而增多外,HBsAg(乙肝表面抗原)的污染也随游泳人次增加而加重。
(2)有机物负荷的增加,并在加氯消毒时形成卤代烃。检测发现,在游泳高峰季节,完全换水式游泳池使用1周后,COD、尿素、氯仿均明显升高。检测水样中尿素偏高,意味着游泳者皮肤物质脱落得较多、游泳者在游泳池中小便的较多;
(3)悬浮物和溶解物的增加,滋长藻类,均使池水浑浊度增加,令人产生厌恶感。
夏季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病菌可通过游泳池进行传播。池水不洁带来的健康危害最常见的是感染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此外还有游泳池热(亦称游泳池咽炎) 、传染性软疣(亦称水疣)和中耳炎;其次是由于氯化消毒时投加过量消毒剂时, 使游泳者感到眼睛、 鼻腔有刺激感。如管理不善,还可引起脚癣感染;而大肠菌群超标,则会引起人体腹泻和肠胃感染。
三、游泳池水杀菌消毒处理方法
3.1 臭氧杀菌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 2.07 V,仅次于氟(2.5 V),其氧化能力高于氯(1.36 V)和二氧化氯(1.5 V),能破坏分解细菌的细胞壁,很快地扩散透进细胞内,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破坏细胞、核糖核酸(RNA) ,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 、RNA、蛋白质、脂质类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细菌的代谢和繁殖过程遭到破坏。
与次氯酸类消毒剂不同,臭氧的杀菌能力不受pH 值变化和氨的影响,其杀菌能力比氯大 600~3000倍,它的灭菌、消毒作用几乎是瞬时发生的,臭氧有很高的氧化能力,能迅速杀死水中的细菌、真菌、大肠杆菌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并能彻底氧化有机物,达到去色、除味、降低浊度的作用,改善水体指标,提高水体物化、生化指标,使水体呈现使人愉悦的蔚蓝色。
3.2 消毒剂杀菌消毒
液态氯、次氯酸盐、无机氯胺、有机氯胺、二氧化氯都可作为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是由于在水中容易生成次氯酸, 其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它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并且由于分子小、是一个中性分子不带电荷, 可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 容易穿过细胞膜进人细菌内部, 破坏细菌某种酶的系统, 使糖代谢失调而导致细菌死亡。
消毒剂杀毒的优点为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毒性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其缺点为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有腐蚀性;易受机物,pH 等的影响。
3.3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 UVC 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达到消毒的目的。由于紫外线消毒属于是瞬间消毒, 只有经过紫外线的水才能杀菌, 所以紫外线消毒也需要用氯消毒加以补充。
四、加强游泳池水质管理的措施
游泳池水质管理是保证游泳池水消毒杀菌效果和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下列 3个要点:
(1)加强游泳池进入的体检。严禁患有肝炎、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人进入,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和传染病的散播。
(2)加强安全措施。人工游泳池应设置强制通过的浸脚池(余氯≮5 mg/L)和淋浴通道。
(3) 实现水处理系统在线控制, 实时检测。游泳池水处理工作在给定设备和工艺的前题下, 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项水质参数的控制。如采用消毒剂杀菌消毒方式则要注意监测余氯、 pH 值变化, 及时补充消毒药、pH调节剂,以保证池水质量。